文章摘要:這些年來,有無數餐飲人依此制定或修正了經營項目、經營計劃,少走了彎路;有很多老板、總廚和廚師長們憑此掌握了菜品流行和發展方向,研發出了更適合市場的菜品,也有的廚師憑此開了火爆的酒店。
2018年中國廚藝流行趨勢如約而至,這是東方美食連續第9年發布中國廚藝流行趨勢。
這些年來,有無數餐飲人依此制定或修正了經營項目、經營計劃,少走了彎路;有很多老板、總廚和廚師長們憑此掌握了菜品流行和發展方向,研發出了更適合市場的菜品,也有的廚師憑此開了火爆的酒店。
一、全創新將轉向微創新
中國菜品一直在創新的進程中不斷進步,但創新不能盲目,很多廚師喜歡不斷創新,卻很難經得住市場的檢驗。一年前,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先生提出了“微創新是好的繼承”這一觀點。2017年11月,他又提出了“廚師的職責首先是做好保姆,給祖父菜、父輩菜、青年菜掃去灰塵,擦亮臉頰,穿件新衣”的建議。這為廚師們未來的創新之路指明了方向。中餐發展至今,已有產品2萬余種,與其每天都在忙著“創作”,不如將傳統老菜進行微創新,讓菜品具備更長久的生命力。何為微創新?顧名思義,創新的權重不能過大,要傳統元素的主導地位,過大的改變會導致菜品丟失原有的根基,很難生存得長久。微創新范圍很寬,刀法、烹法、調味,主料、輔料、調料,器皿、呈現、意境,每個方面都可以大膽的去思考、去嘗試。在微創新時要深入了解消費者生理、心理的變化,了解消費者的痛點,這也是微創新的著力點。微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既要有對傳統技術的精準掌握,又要有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感悟。中華廚藝的傳承,就是要把經典的產品、尋常的產品、甚至是奄奄一息的產品,賦予新的生命力。
二、工匠精神持續走心
中國的發展需要大國工匠,中國廚藝的發展更需一代代具有匠心的廚師。廚師要有精益求精的專心,要有耐得寂寞的平常心,要有鐵杵磨成針的恒心,方可成為一代匠人。如今餐飲圈中的新菜品、新理念層出不窮,似乎廚師們已經漸漸忘記了要將傳統手藝傳承的使命。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菜品只重形不重質,工匠精神在如今的餐飲圈內顯得尤為重要和珍貴。我們見識到了不少為行業潛心奉獻的餐飲人。大董,數十年潛心研究,把中國意境菜做到極致,享譽國內外。烹鵝大王吳雙根,用十年的時間潛心摸索,數十種鵝種,數十種烹法,他始終在努力嘗試更好的烹調方法,不斷的努力讓他店里的生意持續爆滿。福州締稻魚鍋的廚掌柜張正祥,從2002年開始鉆研魚鍋技術,選料、上漿、焯水、輔料、調味都要精心鉆研,一鉆就是16年。當然除了這些匠人,還有更多的餐飲人在潛心深耕,他們是我們中國的匠人,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和努力的榜樣。
三、菜品更呈現藝術范
對于實干派的餐飲人來說,菜做得好吃重要。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食客對菜品顏值越來越看重。歷界烹飪大賽的三項評判標準,就是“好吃、好看、健康”。一樣的價格,符合美學的色、合理不浮夸的形、精心搭配的器,都會給菜品增值。2018年菜品在色、形、器等呈現方面會以食客悅目為導向,向藝術范方向發展。
四、人口紅利消失 自動化廚具將普及
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增長,自動化設備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自動化設備不但解決了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還能有效地提升食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程度。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與更新,自動化技術已經逐步成熟,相信在2018年的后廚中,自動化廚具將會進一步普及。傳統廚房的五大問題始終困擾在每一位餐飲人的心頭,如今隨著自動化廚具技術的逐步成熟,可以讓廚師更省力,讓老板更省心。自動煮面機,可以定時煮面條、水餃、餛飩、米線等;自動洗菜機,可以設定洗菜時間,不用人盯著,比手工清洗更干凈。
以上就是2018中國廚藝流行的四大趨勢,你看懂了嗎?但想要自己能把握菜品流行和發展方向,少走彎路,首先得自己基礎扎實、廚藝過關,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作為烹飪培訓行業的黃埔軍校自然是你學廚師良好選擇。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