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雖說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和大家一起看的這道菜你絕對沒見過,去看看古代重慶人“清蒸熊貓”是怎么回事?
雖說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和大家一起看的這道菜你絕對沒見過,去看看古代重慶人“清蒸熊貓”是怎么回事?
大熊貓曾是古人盤中美食
人類與熊貓同行的歷史,早可以上溯至云南祿豐古猿。
魏光飚說,大家熟悉的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官渡智人等數十處遺址里,亦有人與熊貓同行的記錄,在我市的奉節、巫山等地的古人類遺址中,專家們也發現過屬于大熊貓的骨骼化石。但在人與熊貓同行的歲月里,彼此之間的關系并非一帆風順,魏光飚說,從初的和諧相處到成為餐桌佳肴,再到寵物相待,大熊貓一直與人類形影不離。
魏光飚說,在100萬-1萬年前的這個時段里,正是在重慶盛產的巴氏熊貓繁衍的鼎盛期,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高度發展期。
“我們考察了許多人類遺址出土的熊貓標本,結果發現,在許多標本上都留有出自古人類之手的砍痕。在物質資源相對匱乏的那個時代,古人類是不會花大力氣去捕殺一只對自己無用的動物的,”魏光飚說,“這些信息顯示,此時的熊貓已經成為了史前人類的餐桌佳肴。”
你可知道,如今我們看到的大熊貓曾經沒有如此大的體型。魏光飚說,在200萬年前,那時熊貓不能用“大”做前綴,因為它們的體型,就跟如今的藏獒差不多。因此,科學家給那時的熊貓,起了個名字叫“小種熊貓”。而它們就是現代熊貓的直接祖先。
如此嬌小的熊貓現在已經無跡可尋,但我們依稀還能從現在熊貓的幼生期,看出些端倪。魏光飚說,很多人都不知道,大熊貓是比較少見的大體型動物生小幼崽的物種之一。
“體重約100公斤的成年熊貓,幼仔出生時卻只有巴掌大小,體重在70克-180克之間,僅僅是母體重量的萬分之一到千分之幾,就像一只小老鼠。”
魏光飚說,熊貓幼仔的發育很快,1年時間里,就能從一只“小老鼠”長成一只體重達6公斤的大家伙。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