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培養符合產業鏈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應用人才是我國實現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建設面向未來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以支撐發展現代產業為目標。
培養符合產業鏈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應用人才是我國實現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建設面向未來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以支撐發展現代產業為目標。
“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遵循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隨著我國"轉方式、調結構"宏觀經濟戰略的實施,職業教育不可避免地要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動,跟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而走,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而轉,適應市場需求而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近日表示,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教育部將在今年發布關于推進中高職協調發展、集團化辦學、校企合作以及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和職業教育園區融合等的一系列文件。
傳統教育與市場的落差
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均屬于智力密集型產業,其對人才的需求跟以往傳統學科的培養目標有所不同。過去我國傳統學科的人才培養方式是通過大量專業理論知識的灌輸,培養研發機器設備的“研究者”,長期忽視對于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現在企業缺的就是合格的標準操作人員。站在企業發展角度看,人才問題一直是一個重要瓶頸,我們公司今年就有將近2000人的缺口,其實我們需要的還是應用型人才。”51BPO集團副總經理郭艷剛道出了大多數企業的心聲。
統計資料顯示,未來幾年,我國新興產業的市場規模將以30%-4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隨之將帶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但目前市場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鳳毛麟角,技能型人才短缺問題十分突出。
“實際上,這對高校就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就是說學生通過在高校的學習,畢業以后就能夠成為符合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能直接生產上線。”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鮑泓教授表示,“目前國內高校的定位和傳統,包括師資理念和師資的培養還無法從容應對市場的需求,但教育部門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要為這種轉變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要適應產業升級需要
當前新興產業正呈現出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的發展趨勢。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科學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
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等教育應該如何按照中國“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晉峰表示,職業教育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的產物,未來應該在深化校企合作、產教結合上下功夫,積極探索以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的辦學機制,搭建高校、企業與政府部門相互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事實上,我國的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從興起到目前的繁榮,所經歷的時間并不長,積累的經驗還不豐富。“21世紀需要的是適應產業升級的人才,需要知識和技術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既有知識又有技能的高水平人才,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工作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中科院院士李京文表示。
政產學研合作探索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到底如何轉變,我們應該怎樣培養人,我們培養的人能否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服務于社會,這是當前產業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魯昕表示,大力推進職業教育,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之路才是科學的解決之道。
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重要途徑,高校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北京聯合大學就是其中的先行者。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黃先開教授表示,關鍵在于改變高校和企業合作點對點式為主的傳統模式,想方設法促進高校和企業集團進行合作。北京聯合大學的這一辦學機制被業內形象地概括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
在蘇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校創造性地提出“教學辦公室”理念,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打造出一個基于人力資源的培訓、行業研究以及標準制定,以師資培訓和人才服務為一體的政校企三方共建的實訓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所有資源都向企業開放,并由政府提供支持。
“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化的教育,不應該是割裂的、斷層的。職業教育要系統地培養人才。”權威專家建議,“十二五”期間,我國政府應該針對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人才,分別制定規劃,有步驟地加強培養。在大力推動政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創新培養模式,并制定、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職業教育中國質量標準。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