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23日之間。
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冬至俗稱數九,也就是九九的開始。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曲阜、鄒城、臨沂周邊地區,有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為常見。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值此時節,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李輝老師為大家解析,適合冬至養生的食材究竟是什么?
1、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面包等。
2、豬肉
相比于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