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插茱萸的民間風俗,據傳說始于東漢,古人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將其作為避邪之物,登高游興,并把重陽節稱為茱萸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家喻戶曉,詩人借“茱萸”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重陽節插茱萸的民間風俗,據傳說始于東漢,古人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將其作為避邪之物,登高游興,并把重陽節稱為茱萸節、茱萸會。直至民國時期,一些文人秋季聚會的請帖仍會寫為:“×月×日,登高萸觴,候光。”到近代,茱萸風俗才逐漸衰退。
重陽節為何插茱萸!
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除難,避免瘟疫,會將茱萸插在發髻上,或是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晉代周處《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的記載。到了唐代,這個習俗更是盛行,杜甫在《九日寓藍田崔氏莊》里寫道: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科學的觀點來看,重陽節前后,秋雨潮濕,寒風蕭瑟,人體容易患病,衣物容易遭蟲蛀。而恰好在此時節成熟的茱萸,不僅顏色黃中帶紅給人正面的心理暗示,而且氣味芳香,具有一定的防病、除蟲功效,因此成為重陽節極具標志意義的“辟邪物品”。《淮南子•萬畢術》記載:“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井中,飲此水者,無瘟病。” 成熟的茱萸果實有溫中、止痛、理氣、暖胃燥濕等功效,為“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等中藥的重要成分。
巧制香囊度重陽
現代都市中,尤其是在北方,輕易找不到正宗的山茱萸,但我們可以用8種常見的中草藥制作成簡單的驅蟲香囊,使佩戴茱萸的習俗得以傳承。
用艾葉20克、白芷15克、石菖蒲15克、丁香5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青蒿15克、陳皮10克,混勻裝入袋子,制成香囊贈予老幼,掛于身邊,共慶佳節。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