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提起文天祥很多人都會想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文天祥在廚藝上的造詣也是頗深的呢?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帶您看看這位偉大的愛國“廚師”。
提起文天祥很多人都會想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文天祥在廚藝上的造詣也是頗深的呢?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帶您看看這位偉大的愛國“廚師”。
文山肉丁
創始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
菜品特色:嫩滑可口,咸香微辣。
相關記載:
如同東坡肉、太白鴨的得名一樣,文山肉丁的由來也頗有趣味。“文山肉丁”它的創始人并非名廚高手,而是南宋丞相文天祥。
相傳在南宋末年,文天樣任右丞相時,堅決主張抵抗元軍的南侵。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他親自率兵進攻江西,收復了許多被元兵占領的失地,深得群眾擁護。有一次,他帶兵路過家鄉江西吉安時,鄉親們紛紛前去拜訪他,鼓勵和支持他的抗元斗爭。鄉親們的愛國熱忱極大地鼓舞了文天祥。為了感謝鄉親們對他的信任,文天祥在家中設宴,并親自下廚房為鄉親們烹菜。鄉親們見文天祥這樣禮賢下士,都開心地笑了。有一位長者捋著胡須打趣地說:“你這個狀元宰相還會自己做菜,君子不遠庖廚了。”文天祥也笑了.
他脫去官服,換上便裝,卷起衣袖,扎上圍裙,走進廚房。鄉親們一是出于尊敬,二是出于好奇,也都跟著他來到廚房,要親眼看看這位宰相如何烹調。只見文天樣不慌不忙地取過一塊去掉筋膜的豬里脊肉,用刀輕輕將肉拍松,切成四分見方的肉丁。又取過一個冬筍,切成與肉同樣大小的丁,放在一旁備用。然后,把肉丁放在碗中,加上鹽和雞蛋清,用手抓勻后放入濕淀粉中拌勻,再放入滾熱的油鍋中用鏟子攪散。待肉轉色后,隨即撈出。接著文天祥又把鍋放在旺火上,用少許豬油將切好的干辣椒和筍丁炒了幾下,又倒上一些湯、醬油、料酒、白糖,醋等佐料,并用濕淀粉勾芡。后,又見他將過好油的肉丁和香蔥倒入攪動了幾下,淋上幾滴香油。于是,一盤顏色紅潤,香味撲鼻的肉丁便出現在鄉親們的眼前。在整個烹調過程,文天祥有條不紊,動作嫻熟,宛然一位庖廚,鄉親們都看呆了。品嘗后,更覺肉丁滑嫩爽口,味辣而鮮,油而不膩,十分可口,于是滿座嘖嘖,贊不絕口。這場”軍民同宴“成為歷史上永久流傳的千古佳話。
散席后,大家紛紛仿制。由于文天樣號文山,鄉親們便將這個萊取名“文山肉丁”。自此,文山肉丁便流傳于世。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