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我省今年高考(微博)考試結束,近期正是眾多考生及家長收集相關報考資料,為高考成績及考生位次在本月25日公布后,填報志愿做準備的時刻。6月12日省招生辦工作人員特別提醒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還應特別留意自己的高考體檢結論,以免因錄取專業受限影響
我省今年高考(微博)考試結束,近期正是眾多考生及家長收集相關報考資料,為高考成績及考生位次在本月25日公布后,填報志愿做準備的時刻。6月12日省招生辦工作人員特別提醒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還應特別留意自己的高考體檢結論,以免因“錄取專業受限”影響正常錄取。
記者了解到,考生報考高考錄取填報志愿主要依據考試成績、位次、學校和專業的招生計劃及考生的報考志向等,為此省招辦工作人員同時提醒考生,還應注意高考體檢結論。依照中國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指導意見》,我省對考生的高考體檢結論分為四種:即“合格”、“學校可不錄取”、“有關專業可不錄取”和“不宜就讀專業”。
“學校可不錄取”是指考生患有學校可不錄取的疾病,如心肌病、高血壓病、重癥支氣管擴張、哮喘、惡性腫瘤、尿毒癥等;“有關專業可不錄取”是指考生身體健康狀況從總體來看合格,但患有某些專業可不錄取的疾病,如患色弱、色盲的考生,化工、醫藥類等專業可不錄取,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等專業可不錄取;“不宜就讀專業”是指考生身體狀況總體合格,但患有不宜就讀某些專業的疾病,如嗅覺遲鈍或口吃者,不宜就讀教育學類、公安學類的各專業以及外交學、法學、新聞學等專業。
所以體檢結論出現學校可不錄取”、“有關專業可不錄取”和“不宜就讀專業”的考生,一定要注意中國有關高考招生體檢的指導意見,了解哪些專業可不錄取,哪些專業不宜就讀,在報考時應避開這些專業和學校,做到有的放矢。從往年看,一些考生和家長,尤其是農村考生及家長對體檢結論不夠重視,認為只要成績過線和體檢合格就可被錄取,不管本人的體質狀況,填報了受限志愿,導致高分低錄或者落選。
要說明的是,在高考錄取期間,省招辦及招生學校針對個別考生體檢表上記錄不準確、結論不清、前后結果矛盾和漏檢、錯檢,殘疾程度較重等情況,需要考生本人到錄取現場進行體檢復查,這種復查一般要求考生在接到通知1-2天內進行,考生必需按時參加,否則學校將不予錄取,所以考生在錄取期間不宜外出,要保持高考報名時所留通訊方式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