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圣誕大餐亦稱Christmas Dinner,全家團聚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有幾道傳統食品是圣誕節不可缺少的,比如圣誕火雞、煙熏火腿、圣誕三文魚、圣誕布丁等。
圣誕大餐(Christmas Dinner) 正像國人過春節吃年夜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團聚,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在西方,只要是圣誕節享用的家宴都可稱為圣誕大餐。不過,有幾道傳統食品是圣誕節不可缺少的,比如圣誕火雞、煙熏火腿、圣誕三文魚、圣誕布丁等。
【英美圣誕大餐】
圣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于1620年,鼎盛于美國;痣u烤制工藝復雜,味道鮮美持久,令人聞香欲醉。圣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于1620年,盛于美國。火雞解凍后先在肚子里塞入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外面再抹上多種香料腌制,后放入爐烤上數小時方可完成。不過由于火雞的脂肪較少,因此肉質不及一般雞嫩滑,幸好加有大量配料調制,因此味道亦頗為濃郁,非常惹味;痣u比較大,一般不容易一夜吃光,通常的做法會是在第二天將火雞片肉,然后冷凍起來,作為以后制作三明治、面條等的材料。英國人的圣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
【澳洲圣誕大餐】
澳大利亞人喜愛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圣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傳統的圣誕大餐,在早的時候流行吃烤豬、火腿;后來是火雞、三文魚,總之是以肉為主。除了吃肉,圣誕大餐還得有紅酒。圣誕紅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杏仁、葡萄干等佐料,然后在火上一邊加溫一邊攪拌(注意不可開鍋),后淋上一點伏特加,起鍋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圣誕大餐的另一部分是甜點,如餅干、蛋糕等。這類食品一般在圣誕節前夕就開始準備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制作,孩子們也愛參與這類他們覺得有趣的事,因為圣誕糕點可以按照他們喜愛的形狀和味道來做。
【北歐圣誕大餐】
瑞典語系的中國在做圣誕糕點時,人們會故意放一顆完整的杏仁,誰要是吃到這顆唯一完整無損的杏仁,誰就是新年的幸運之神。 幸運之神當然是有獎品的,北歐人獎給幸運之神的經常是個戴著紅蝴蝶領結的小豬形大餅干;在荷蘭和德國則是小黑人彼得?梢,在西方吃圣誕大餐不僅可以一飽口福,而且還可以領略一種極具情趣的文化。
【法式圣誕大餐】
法餐菜式十分豐富,地域性豐富。諾曼底地方以海產豐富,海鮮菜式便是拿手菜;勃根弟地方盛產葡萄,白葡萄酒及蝸牛菜式便十分出眾(蝸牛是吃葡萄葉長大的,這樣才能長得又肥又壯);法國的西南部皮里格地方和東北部阿爾薩斯則出產美味的鵝肝,南部曼頓地方地處法意接壤之處,菜式便有兩國的綜合風味。雖然法國各地的菜式各自不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以發揮材料的原味為上。材料一定要新鮮,烹飪手法亦不復雜,但菜上澆的汁則格外講究。中餐也用調味汁,但很少象法餐那樣壁壘分明,除了象白斬雞、鹽水鴨等有特殊配料,一般都是色香味俱全地端上餐桌。
【日式圣誕大餐】
雪花飄落的冬日,到日本料理店來一份熱熱的火鍋,感受一個異國的圣誕節吧。日本火鍋講究湯底的原汁原味和營養功效,中式火鍋往往將一堆材料全都丟進去煮,吃起來只有大雜燴的味道,往往吃不出食材的美味在哪,日式火鍋雖然湯頭較清淡,卻能吃出真滋味。壽司品種豐富多彩,既有味道濃郁的關西壽司,又有清淡的關東壽司,選料上巧盡心思,色澤亮麗,款式獨具一格。分別以三文魚、蛋皮、醋鯖魚、金槍魚、魷魚等刺身包著,口味各異,五彩繽紛。
【葡式圣誕大餐】
葡式圣誕大餐大魚大肉是必選。紅柚百搭雞扒是一道葡式經典菜肴,采用本地肉雞肥美的雞腿部位,肉質香滑,加上醒胃的紅柚汁及各種新鮮水果,美味可口,海鮮也是節日必選。營養豐富,美味之余又不覺膩口。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