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西點學校——西安新東方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教育已經站到了與國際教育同臺競爭的舞臺。這些家庭和學生的選擇,將加速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包括高考制度,與市場接軌……
【有人棄考,有人苦考】
在不少農村學子苦苦求學,以期高考改變命運之時,越來越多的城市尖子生開始放棄高考,為“洋高考”輾轉反側。同樣是高考,有人頗為看重,也有人將之看扁。
【農村:“狀元縣”的改革焦慮】
在過去的30多年里,“高考改變命運”是西部貧困地區一種近乎固執的“信仰”。43歲的會寧縣元淌村農民賈順忠,飽受頭疼、腰痛折磨,卻舍不得到醫院看病。長子就要高考,還有一兒一女讀書,租房、生活等支出幾乎花光他每年1萬多元的工錢,但妻子王芳咬緊牙關說:“老大是全班前幾名,就是苦死,也要把他供進大學。”
在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地會寧,像賈順忠夫婦這樣耗盡心血也要托起希望之夢的農民不乏其人。30多年來,會寧58萬老百姓不惜糶糧舉債,供出了11萬本專科學生、5500多名碩士和1100多名博士。但形勢變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就業難度的增加,大學生的含金量不斷降低。有會寧人悲嘆:“辛苦打工十幾年,供出一個打工仔。”
【城市:大量尖子生棄考】
而在城市,越來越多的高中學生和家長放棄國內高考,直接申請國外高校。尤其耐人尋味的是,高中畢業生的留洋隊伍,已不僅僅是原來大家認為的“差等生”,而是有相當多的尖子生加入。
陜西師大附中校長李校長說,學校每年400名畢業生中,大約10%選擇上海外大學,其中一些孩子綜合能力十分優秀。比如有一個姓孫的學生,分數在學校不是高,但能編英語劇本,參加了大量社會活動和社團,被哈佛大學錄走。
目前我國高水平大學每年招生100萬左右,僅占招生總量約1/9,學生選擇高校是“吃飽容易吃好難”。與此同時,現有教育和考試模式過于嚴厲和統一,沒有做到因材招考、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也使不少學生轉而選擇國外高等教育。
西點學校——西安新東方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教育已經站到了與國際教育同臺競爭的舞臺。這些家庭和學生的選擇,將加速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包括高考制度,與市場接軌。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