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大暑將至,三伏天來臨,氣溫升高、天氣炎熱,讓很多人都沒了胃口。相對于此時,飲食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西安廚師學校——西安新東方指出,大暑節氣的飲食應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到底如何清補呢?
大暑將至,三伏天來臨,氣溫升高、天氣炎熱,讓很多人都沒了胃口。相對于此時,飲食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吃得對、胃口好,能防酷暑;吃不對、則越吃越沒勁,不利于健康。
西安廚師學校——西安新東方烹飪指出,大暑節氣的飲食應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到底如何清補呢?
第一菜——黃瓜
上榜理由:夏季對人體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人們大量出汗后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優良搭配:蒜泥搭配黃瓜,有殺菌、增進食欲的功效。
優良烹調方式:涼拌黃瓜是優良的吃法。脾胃虛寒的人可以清炒黃瓜,或者做黃瓜餡水餃。
第一鮮——鯉魚
上榜理由:夏初的鯉魚正值產卵季,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鮮美。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優良搭配:濕熱天氣里,吃鯉魚可以適當加一些祛濕的食材一起煲湯,比如陳皮、冬瓜、蔥白等。咳嗽時則可以用鯉魚與少許川貝一起煮湯食用,可止咳平喘。而赤豆鯉魚湯是一道緩解腎炎水腫的經典食療方。
優良烹調方式:夏季人容易燥熱,可以選擇清蒸、燉湯等。
第一菌——木耳
上榜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欲之效。
優良搭配:銀耳有潤肺生津、補養氣血、滋腎益精等功效。將雙耳用溫水泡發后,與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籠中蒸熟,制成雙耳湯,具有滋陰潤肺、補腎健腦的功效。
優良烹調方式:清炒、涼拌、做湯均可。
第一肉——鴨肉
上榜理由: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鴨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優良搭配: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燉食。
優良烹調方式:“雞肉湯,鴨肉味”,夏季在食用鴨肉時好燉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滋補。
第一谷——薏米
上榜理由: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維生素B1和多種氨基酸,《本草綱目》中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的食物。薏米可清除體內濕毒。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濕黏,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優良搭配:薏米紅豆粥。既除濕、又補心,還能健脾胃。
優良烹調方式:煮粥。暑熱會減弱食欲及腸胃的消化功能,粥易于消化,既能幫助補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還能快速補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優良主食。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